棉产品印染废水的治理与其他纺织产品印染废水治理相比较,治理时间较早,治理规模也较大。棉印染废水整体属于有机性废水,且具有城市污水、生活污水的某些特性,其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较差,印染废水还具有某些特殊颜色。
20世纪70年代中期,印染废水治理采用较多的技术为生物治理技术和活性污泥法,其后又陆续开发出了不同结构池型(圆形池、方形池),不同工艺形式(合建式、分建式)的多种活性污泥法处理型式。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引进当时国外先进环保治理技术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开发出生物膜法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塔式生物滤池等型式。其后,生物接触氧化法获得较快的发展和应用。随着这种方法的采用,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也研制成功并获得应用。自80年代中后期这种型式很快得到推广,并且在棉印染行业逐步取代了表面加速曝气型式。
但是,随着棉印染产品中化学纤维数量的不断增加,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能逐渐变差,使原有的生物处理系统去除能力有所降低。为了满足达标排放要求,随后又采用在生物化学处理方法之后再串接化学处理的方式。化学处理中以化学投药法为主,主要采用混凝沉淀和混凝气浮的型式。实践中采用最多的为混凝沉淀池型式,这种方法运行管理较简单。采用生化与物化联合治理工艺,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处理法去除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能力,而其剩余的有机污染物和色度则由化学处理法承担,这样可以减少药剂投加量,使处理成本降低。实践证明,这是适合当前我国棉印染废水的经济合理的治理方式。
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棉混纺织物数量的增加,在棉机织产品印染废水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化学浆料(聚乙烯醇等)难生物降解物质,因此单纯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工艺难以将其氧化分解,不能满足达标排放要求。
为了解决达标排放问题,纺织工业在“七五”期间又开发出厌氧一好氧的低能耗的生物治理工艺。其中的厌氧法主要是利用厌氧过程的产酸阶段,即水解酸化阶段。为了加快其处理过程,应投加经过培养的菌种,使难以降解的大分子量有机污染物变成较易降解的小分子量有机污染物。对染料和表面活性剂都有较为明显的破坏和降解作用,为后面的好氧生物处理提供较为有利条件,使废水处理系统得以正常进行,减少后面化学处理单元的负担。在此期间,为了提高生物处理单元的去除率,也通过实验研究了投加优势菌种,提高去除率的问超。但是,由于棉印染废水量相对较大,长期运行菌种优势难以保证,所以,正常运行中很少采用投加优势菌种的办法。
实践证明,对印染废水采用以生物处理为主,物理处理与化学处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是当前稳定达标排放的治理路线。